浅谈驾驶员行车习惯2015-11-20 08:58:15

         习惯是经过不断实践而逐渐适应成自然,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或只经历一次就形成;习惯一经养成,若遭到破坏会产生不愉快或不安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里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之分。

一、 至理名言: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教育专家总结说:“好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

一种行为要变成习惯就好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习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也需要不断地巩固加强,也要靠坚持的力量来保证。

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怀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不良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人的一生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行的。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

 二、驾驶员容易违反的十大陋习

    陋习之一:不按规定让行

    未按规定让行包括未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变更车道时,影响相关车道内正常行驶的机动车的;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会车时有障碍的一方未让无障碍的一方先行的等等。

    陋习之二:超速驾驶

    超速驾驶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引发恶性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超速的危险不言而喻,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很多开车“超速驾驶”问题上存在严重误区。总是认为我虽然超速了,但是车速还在我的掌控范围内。事实上,当车辆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碰撞时,相当于车辆从3层楼坠落到地面,而当车速提高到100公里/小时,楼层高度将会变成12层。没有任何车型可以保证其内的乘员完好无损。

    陋习之三:酒后驾驶

    调查表明,40%的酒后驾车者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这类驾车者认为自己酒量大,开车技术过硬,结果造成险象环生。酒后驾车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处罚酒后驾车者只是一种手段,作为驾驶员应当充分认识酒后驾车的危害性,自觉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酒后驾车去冒险,要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车这一严重违法行为已列入了危险驾驶罪范围。

    陋习之四:斑马线不减速不让行

    城市大部分路段都是限速40-60公里/小时,但是真正按照这个速度行车的驾驶员少之又少,有的驾驶员甚至提速通过,这是造成斑马线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斑马线是人行通道,车辆过斑马线时,其实是向行人借道,理应车让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车辆行经人行道时应该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而这一法律明文规定,却被很多驾驶员置之脑后。

    陋习之五:随意变道抢道

    城市道路上,随处可以见到一些驾驶员随便变道。更有胆大者,越过双实线在对面车道超车。有的驾驶员强行并线,迫使后车采取急刹车。随意变道抢道的陋习,严重影响了各个车道的行驶状况,引发交通伤亡高事故率。变更车道时,首先要观察判断车辆后方、侧方和准备变更的车道上的交通流情况;确认安全后,打开转向指示灯示意,并再次通过后视镜观察两侧道路上有无车辆超越,确认准备驶入的车道是否允许留有安全距离。在不妨碍该车道内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平稳转向、驶往所需车道后,关闭转向指示灯。

    陋习之六:开车打手机(也称开车低头族)

    开车时打电话、吸烟以及其他一些分散注意力的行为经常出现。殊不知,事故往往就发生在短短的几秒内。单手驾驶还兼顾打电话,分心又分力。其实车辆在快速行驶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单手对汽车的操控能力不及双手的一半,遇前方有突发情况,需要紧急方向,一只手无法完成大幅度的打方向动作,这时你的另一只手就会让你付出代价。开车即便使用的是车载电话,危险程度也是一样的,因为开车时打手机使大脑关键区域的脑细胞活跃性降低一半,而这些区域正是观察交通路况的区域,因为这一区域受到干扰,观察和处置能力都会下降。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禁止开车接打电话。

    陋习之七:抢黄灯闯红灯

  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对闯黄灯暂不处罚。但事实上,抢黄灯的实际危害远远大于闯红灯,许多事故都是抢出来的。黄灯转换时,其他方向的车辆和行人已经开始通行,而抢黄灯的车辆冲过停止线,正与两侧通过斑马线的行人相遇,待行至十字路口中间,恰好与横向穿越道路的车辆相遇,且闯行的车辆往往是加速行驶,因此相当危险,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此外,黄灯时强行进入路口,也很容易造成十字路口堵死,从而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当黄灯开始闪烁时,应提前把车停在斑马线以外,做到车让人,要把斑马线视为一堵墙。

    陋习之八:疲劳驾驶

    开车是一项既耗体力又费脑力的重负荷劳动。作为驾驶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车习惯,合理安排出车计划,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每次开车时间不宜过长。尤其在夜晚,长途行车时,驾驶两小时休息一下,车速不宜太快,当感到有疲劳感或困意时,应该及时停车休息,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另外,驾驶室内空气不新鲜或气温过高,也是造成开车疲劳的一个原因,所以在行车的过程中,尽量保持驾驶室的空气流通。客运驾驶员应严格遵守 “84220”规定。

    陋习之九:换道不打转向灯

    好驾驶员最大的特点就是预见性。在开车时,熟练驾驶的驾驶员视野会尽量放远,对前方路况进行预判,以确保安全行驶。然而,部分驾驶员在开车时,并线时不喜欢打转向灯。这也就意味着,在同一区域内,交通参与者无法获得你的行车意图,增加行车危险。其实,转向灯开启时间有讲究,应在距转弯路口100米左右时打开,如果并线更需提前开启。开得过早会给后车“忘关转向灯”的错觉,开得过晚则造成后车或行人因反应不及而发生事故。另外,我们在开出车位、停车时,都需要打开转向灯。

    陋习之十:夜晚会车不关远光

    夜间行驶在道路上,一旦发现路况有问题,驾驶员首先就是通过变换灯光来发出讯号。可有些车辆遇到会车的时候不变灯,灯光老远就明晃晃地照射得对面驾驶员睁不开眼。照亮了自己,却晃晕了别人,这种陋习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两车会车时距离在150米之外需要互相关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

三、 良好的驾驶习惯

    1、提速并线

应当在打转向灯后,看准安全的空档,稍微提速并同时转向并线,尽量使自己的车速比后车快10KM左右,以免后车处理不及。

    2、刹车时观察后视镜

现在路上车距都较近,刹车时顺带注意一下后车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并且自己与前车还有一定的距离,就稍微松一点刹车,避免追尾。

    3、过弯技巧。     

     弯前减速,转大弯切小角,弯半加速,又快又稳。入弯过急然后再踩刹车,很容易甩尾或掉沟、同时加大车辆机械磨损。

    4、减档超车。

需要快速超车时,先减一个档位,使发动机输出更大的动力,另外,山路超车时,先尽量贴近前车,减少超车距离。

四、一名优秀驾驶员应具备的素质

    1、优秀的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优秀的驾驶员应自觉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

    3、优秀的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优秀的驾驶员应有过硬的汽车驾驶操作能力;

    5、优秀的驾驶员不仅要学好《汽车构造》、《汽车原理》、《汽车修理》、之类的书籍,而且还应熟悉车辆基本的技术性能,有过硬的汽车修理技术,能独立维护,保养车辆,善于发现、诊断故障并能及时排除故障,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性能。同时还应了解道路的基本类型、结构、天气预报与行车安全的影响,特别是高速公路尤其重要。能做到一动车就知道车辆是否存在问题,是何问题,是否能影响行车安全,是否能高速行驶等。只有这样,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驾驶车辆;

    6、优秀的驾驶员应有高标准的安全行车记录;

    7、优秀的驾驶员应具有良好的汽车驾驶预见性能力。

五、如何避免习惯性违章陋习

驾驶员习惯性违章现象是一种危害很大,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行为,只有就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违章人员的心理及预防对策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避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措施,才能有效的防止驾驶员习惯性违章现象发生。一个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表现在技术的娴熟上,更重要的应该具备有良好的驾驶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而单位也要严格执行安全考核制度,加大对习惯性违章的处罚力度,使习惯性违章现象不至于蔓延。二是要发挥各级管理人员作用,分队利用班前学习告诫驾驶员安全注意事项,信息中心加强GPS实施监控机制来保证执行。

    总之驾车陋习说起来不算什么祸国殃民的大事,但这些小节却也能酿成大祸,小则伤车、大则伤人,于人于己都没好处。这些陋习中,几乎都涉及驾驶员的心态和素质问题。开车切忌心浮气躁,不能当路怒症,只有在不断的总结、探索、进取中才能提高、丰富、完善汽车驾驶技术,也才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只有把心态放平和,注重个人素质,才能保证安全行车。(石庭明)

联系方式
0827-2222227
  • 传 真:0827-5230730
  • 邮 箱:byjt0827@yahoo.com.cn
  • 地 址:巴中江北新区滨河路柳津桥头
  • 客 服:

COPYRIGHT 2008-2021 WWW.SCBYJT.CCOM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0028740号
制作维护:巴运集团党委办 联系电话:0827-5223271 5221162 网站传真:0827-5230730
联系信箱:byjt0827@yahoo.com.cn 川公网安备 51190202000127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by0827@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